近期,网络上广泛流传 “35 岁以上不能办理激活档案” 的说法。经网络检索发现,确有不少文章提及超过 35 岁的人员无法办理档案存放激活手续。然而,事实究竟如何?本文将对年龄与档案激活之间的关系进行深入剖析,明确 35 岁以后是否仍可办理档案激活手续。
办理档案激活是否存在年龄限制
目前,档案激活托管在年龄方面并无明确的法律或政策规定限制,无论是否超过 35 岁,均可办理档案激活手续。为确保信息准确性,经查阅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官网,以及全国各大省市人才市场官方网站,均未发现 “超过 35 岁不能办理档案激活” 的相关明文规定。
网络中还存在 “档案千万不要保存在个人手里,因为档案如果长期在自己手里超过 2 年就会变成死档,35 岁之前还可以激活,超了 35 岁则无法再激活了” 的表述。经依据现行政策分析,该说法存在两处错误:其一,档案一旦留存于个人手中即成为死档,与留存时间是否超过 2 年并无关联;其二,档案激活与年龄 35 岁并无关联,无论年龄是否超过 35 岁,均能够办理档案激活手续。
档案激活的具体流程
在进行档案激活前,需准确判断手中档案属于学籍档案还是人事档案。若毕业后尚未落实工作,且未签署劳动协议,所持档案为学籍档案;若毕业后已就业或签署劳动协议,则所持档案为人事档案。
激活学籍档案时,应前往毕业院校咨询档案激活所需材料、手续及流程。全国范围内,学籍档案激活流程大致相同,只需按照学校指导逐步操作,通常不会出现问题。
激活人事档案时,首先需确认所在单位是否具备档案激活权限。若单位无档案激活权限,则应前往人才市场办理激活。需先向人才市场了解档案激活流程,随后携带个人有效证件办理相关手续。工作人员将对档案材料进行核查,若档案材料真实、完整,将对档案进行密封,完成密封并签字盖章后,档案激活即宣告完成。
就职于国有企业、事业单位的人员,可在本单位进行档案激活。因国企事业单位具备档案管理权限,同时也拥有档案激活权限。但仍需按要求提交相关材料,单位工作人员将检查档案材料完整性,检查完毕后对档案重新密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