档案通常需存放于特定地点,这些地点均具备档案存放资质,唯有此类地点的档案存放行为方属合法有效。然而,部分人员认为个人保管档案更为安全,且可能因好奇对档案进行拆封后再自行重新密封,在此情况下,档案是否仍可存放?
自行重新密封的档案能否办理存放手续?
档案被拆开后,其上的封条及所盖骑缝章都会受损,尤其是盖章部位一旦被撕开,痕迹会十分明显。即便重新准备封条,若无法提供相应盖章,也是不被认可的。
若选择衔接处理,盖章位置也会留下明显痕迹,因此个人私自拆封档案后再进行封口的做法是完全不可行的。
正确的做法是,需找到具备人事权的机构,对档案内的信息进行审核,在确认无误后,再由该机构对档案进行封口并加盖印章。
档案袋被拆开后不处理会有哪些影响?
档案袋一旦被拆开,若不及时处理,长期由个人保管,极易出现 “死档” 问题,进而引发诸多麻烦。在日常工作中,办理入职手续、转正定级、职称评定等事宜时,均需提供个人档案作为重要证明,若档案处于 “死档” 状态,上述手续将无法正常办理。
若计划参加研究生考试或事业单位考试,同样需要提供个人档案以完成政审环节,若档案为 “死档”,则政审无法通过。
在工作与生活中,诸多场景都需用到个人档案,因此档案被拆封后,应立即进行重新激活并封口,以确保档案处于正常可用状态。
档案被拆封后的处理流程是怎样的?
档案被拆封后,应立即联系原毕业学校及曾工作过的单位,由这些单位分别对档案内的材料进行审核并盖章。
之后,由最后一个处理档案的单位进行封口,再通过机要通道,将档案转递至具备人事权的机构进行托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