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军档案这个词,对于许多人来说可能并不熟悉。实际上,随军档案是军队为了解决长期分居的军官的生活问题而设立的一项制度,旨在减轻他们的后顾之忧,使其能够更加专注并投入到部队建设中。随军家属可以被安置在部队的服务机构,或者根据规定在驻地找到相应的工作,这时所涉及的档案就称为随军档案。那么,我们该如何将这些档案存放到海淀人才中心进行托管呢?为何有时会出现拒收的情况呢?
随军家属进京档案的移交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步骤
1. 申请与审批:家属需先提交个人申请,经过部队逐级审批后,再由北京市退役军人事务局进行审核并发放相关函件。
2. 档案转移:在获得随军调京函件后,应及时将随军家属的人事档案从京外转移至京内的工作单位(存档机构)进行存档。
3. 接收单位:档案必须转递至北京的工作单位(存档机构)进行存档。如果家属没有在北京的工作单位,需咨询户籍所在区的人力资源公共服务中心以了解具体的档案存放地点。
4. 补件或更正:如果已核发的函件材料或数据信息存在错误,家属或其所在单位需进行更正。这通常需要在规定时间内完成,并根据具体情况进行调整。
5. 遗失或损毁处理:若档案材料遗失或损毁,原则上不再补办,需根据具体情况进行协商处理。
随军调京审核的工作周期
军人家属的随军调京审核以年度为单位,从每年的4月1日开始,到次年的3月31日结束。在审核周期内,通常采用“随报随审”的方式,审核的进度主要取决于部队大单位提交申请材料的质量和时间。
对于部队大单位首次提交的申请材料和档案,如果申报材料齐全且无误,北京市退役军人事务局自受理之日起,会在10个工作日内完成审核并发放随军调京函件。对于首次审核中需要补充材料或更正错误的申报材料,则会根据当期的业务量和部队的轮候排序等情况进行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