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军队干部转业工作中,党和国家为充分肯定与关怀军人军属为国防事业所做出的贡献,对符合条件的家属(含配偶、子女)实施随调随迁政策。然而,部分军队干部对该政策了解不够全面。本文依据国家相关政策规定,对随调家属人员档案管理相关事宜进行梳理,旨在为广大转业干部提供参考。
随调家属人员档案保管地点
爱人单位:部分单位人事部门具备接收随调家属档案的条件,但需注意,单位接收档案通常依循其内部政策。多数情况下,单位主要负责解决户口问题,档案接收与管理并非其必然职责。
人才服务中心:将档案存放于人才服务中心是常见做法。人才服务中心依据国家相关规定,承担档案存放与管理职能,尤其适用于无单位接收的随调家属人员。若家属工作单位不接收档案,可考虑将档案存至人才服务中心。
在办理档案存放手续时,应严格遵循国家档案管理规定及相关程序,确保档案的完整性与安全性。如有疑问或需具体操作指导,建议向相关人力资源管理部门或专业档案管理服务机构咨询。
随调家属人员档案保管期限
随调家属人员档案保管期限依据具体政策规定执行。参考军人家属随调相关政策,档案保管期限主要涵盖以下情形:
毕业后未落实工作单位的档案保管期限:普通高校毕业生毕业后若未落实工作单位,档案可转至生源地,或经学校同意暂时留存学校。依据教育部相关规定,学校代为保管档案期限一般为两年。若超过两年仍未落实工作单位,档案应发回原户籍所在地公共就业和人才服务机构保管。
随军调动的档案处理:军人配偶符合随军调动条件的,其档案处理依据具体调动政策与程序执行,可能涉及档案转移、保管及审核等环节。
军人子女随军进京的档案管理:符合随军进京条件的军人子女,在入学或转学过程中,其档案处理与保管参照北京市户籍军人子女相关政策执行。具体由部队大单位群工部门与各区协调办理相关手续。
鉴于相关政策可能随实际情况调整,建议随调家属人员及其家属直接向相关部门咨询最新档案保管期限及具体处理流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