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到了毕业季,不论是就业还是继续学业,毕业生都需要处理调档问题。然而,很多同学对人事档案的概念以及档案的具体作用和保管方法还不太清楚。
大学毕业后档案是怎么处理的呀
大学毕业后,没有找到工作的毕业生的人事档案可以通过“邮政EMS标准快递”形式转递至户籍所在地的流动人员人事档案管理服务机构进行保管。对于生源地和户籍所在地不一致的高校毕业生,在非公单位就业或未就业的情况下,一般会将档案邮寄至户籍所在地的流动人员人事档案管理服务机构。而在机关、国有企事业单位工作的毕业生,档案一般会邮寄至工作单位。
需要注意的是,毕业生不可以自行保管档案,相关部门明确规定,个人严禁保管自己的人事档案。此外,毕业生档案的保管是免费的。自2015年1月1日起,已取消了人事关系及档案保管费、查阅费、证明费、档案转递费等费用。
哪些机构能保管人事档案?
按照国家政策规定,只有组织、人事部门所属的各级人才交流机构有资格保存大中专毕业生就业后的人事档案。各种私营民营企业、乡镇企业、中外合资、独资企业都无权管理员工的人事档案,一般会由委托的各级人才交流机构托管。毕业生也可以以个人名义委托人才交流机构托管人事关系。各级人才交流机构,如省人才、市人才、各区人才等,它们的区别只是所属部门不同,其他方面没有任何区别。
大学毕业后,档案的处理非常重要,因为它关系到你的未来发展和就业。一般情况下,学生的档案会由学校负责保管。大多数国家的大学都设有档案馆或档案管理部门,负责整理、存储和管理学生档案。在我国,正常情况下,毕业后学校会保管档案两年。两年后,如果没有办理档案转移手续,档案就会被送回户籍地,一般是当地的人才服务中心。如果毕业生直接就业于国有企事业单位,档案会直接调入单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