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论是就业、创业还是留学,即将离开校园的你,都应该非常重视自己的档案!你的档案中包含哪些材料?毕业后,学校会保留你的档案多长时间?如果档案到期了该怎么处理呢?
毕业后,你的档案可以由学校管理多久?到期后该怎么处理?
根据规定,毕业生在两年的就业期内可以由学校管理档案。学校将在这两年内将档案和户籍发回原籍。这两年内,学校只管理档案,不能进行正式的分级手续,也不能确定干部身份。毕业生将推迟两年计算就业单位的服务年限。
如果超过两年没有进行任何手续,户口将只能送回原籍,不能作为城市间的干部流动。毕业后,户口有四种解决方案:
1. 转移到学生生源地;
2. 暂停就业,户口档案留在学校,待就业后再转到就业所在地;
3. 如果有工作,直接转移到工作地点(前提是单位具备档案保管资质);
4. 转移到当地人事代理服务机构,即人事局下属的人才服务中心。
毕业生在填写地址时需要注意什么?
当毕业生与用人单位签约时,应该询问清楚用人单位的性质:如果是国家机关、国有企业或事业单位,它们有人事管理权,可以接收档案;而其他各类非公有制单位、民营机构一般是无人事管理权的,需要通过人才交流中心或其他公共服务机构来接收档案。
毕业生应在签订的《就业协议书》中的档案接收详细地址一栏填写详细地址+单位名称+具体接收部门。各学院按照这个地址上报招生就业处供其编制派遣方案,档案馆再根据派遣方案邮寄档案。当接收地址与单位不一致时,统一按接收地址寄出。未签订《就业协议书》的学生,档案将寄回生源地。以往有学生因地址填写错误导致档案无法寄出,影响了自己的就业报到、工资待遇、升学录取等。